如果您以為“保修”與“包修”是同一概念,那么,很可能當您把產品送去維修時就得多掏錢了。前天上午,市民張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煩心事,本以為用壞的熱水器能免費維修,沒想到還是得交80元的維修費。
“保修”不是“包修”
去年3月,張先生在江會路一商店看中了一臺燃氣熱水器,見商家承諾“免費保修三年”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前天,張先生的熱水器出了故障,維修人員上門檢測后,表示燃氣閥門壞了,要換一個。不過,令張先生沒想到的,卻要為此支付80元的零件成本費。
現在還在“三年免費保修”期限,為何還得額外掏錢?對此,維修人員表示,“‘免費保修’不是‘免費包修’,這‘三年’是指‘一年包修,兩年保修’,現在已過了‘包修’期限,要修理就得收費,不過,因為還屬于‘兩年保修期’,所以,只收取零件成本費,不收取上門維修費,如果超過3年,則連上門維修費都得收費?!?/p>
對于維修人員的回答,張先生怎么也想不通,既然是免費保修,為什么還要收費,這不是變相欺騙嗎?難道“保修”與“包修”不是一回事?張先生感覺自己被商家“忽悠”了。
消費者對“保修”與“包修”
知之甚少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感到困惑的不止張先生一人,不少消費者對“保修”和“包修”的概念區(qū)分不清。
在港口路一家電賣場,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消費者,其中8人認為,“保修”和“包修”沒有什么區(qū)別,還有一部分消費者甚至表示,商家的“保修”期限通常比“包修”期限長,因此購買有“保修”承諾的產品,在售后服務上更有保障。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賣場負責人表示,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及消費者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不少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往往會打各種“免費”或是“超值”服務牌,而消費者也往往會因此而動心買單。不過,由于大多數消費者并不清楚其中的玄機,例如“包修”與“保修”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并不相同,企業(yè)為此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因此,容易出現消費糾紛。
“包修”免費,“保修”未必
那么,“保修”與“包修”究竟有何區(qū)別?
記者隨后致電市消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包修”與“保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包修”是指在“三包”有效期內,除因消費者使用或保管不當等因素致使商品不能正常使用外,在維修時消費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廠商提供完全免費的維修服務,通常為1年。而對于“保修”,目前國家尚無明文規(guī)定,一般是“保證修理”,但并不一定是免費,商家可以收取零件的成本費,但不收取維修費。
因此,本報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辨認清楚“包修”和“保修”,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特別是對于一些商家做出的“免費保修”、“終身保修”承諾,也應在購買前與商家落實清楚具體細節(jié),以免上當受騙。
資訊排行
- 家電2024:“綠色”新動能 家電企業(yè)齊行動
- CES 2025直擊:長虹多款AI產品亮相,引領中國“智”造閃耀科技秀場
- 今年“兩新”政策最新部署來了
- 以舊換新:新動能激發(fā)內需新潛力
- 科技創(chuàng)新贏得市場 中科美菱醫(yī)用冷藏箱進入市占前三甲
- 高端品牌獲行業(yè)認證 華帝2024年末迎獎項收獲季
- 門窗五金十大品牌丨傳承與革新并重,庫勒五金書寫門窗行業(yè)新篇章
- 智能生活新篇章:五金品牌引領家居智能化潮流
- 五金品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環(huán)保與創(chuàng)新并重
- 打造行業(yè)新趨勢: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策略與實戰(zhàn)指南
- 空氣革命:新風系統(tǒng)行業(yè)如何重塑健康生活標準
- 市場放緩背景下,集成灶企業(yè)如何突圍價格戰(zhàn)?
- 富士康成本叫急漲薪難題或向蘋果“要價”
- 支持720P ZINO 播放器 僅99元
- 發(fā)改委禁新機生產 等離子電視入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