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美國蘋果公司,一邊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對“冤家”今天再度對決公堂。繼蘋果公司一審敗訴后,今天上午9時,被社會廣泛關注的iPad商標權糾紛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一法庭二審公開開庭審理。
鑒于兩家企業(yè)目前在國內(nèi)的多起法律糾紛,今天的二審可謂至關重要,它的審判結果將直接決定今后iPad大陸商標權歸誰所有。有法律界人士指出,無論法院最終裁定誰輸誰贏,這場商標之爭都將成為影響巨大的經(jīng)典案例,終審結果將為今后一系列相關訴訟提供重要參考。
4個法庭供視頻旁聽
早上8時不到,廣東省高院門口就已人頭攢動,境內(nèi)外媒體以及當?shù)孛癖娨呀?jīng)早早地在這里排隊等待旁聽。
8時50分,雙方當事人已坐滿了主審法庭第一法庭,甚至有當事人被安排到第二法庭就坐。法院方面共動用了5個法庭給雙方當事人、媒體以及民眾旁聽,除了第一法庭之外,其他法庭的人只能通過視頻來旁聽庭審。
廣東省的肖律師對《法制日報》記者說:“我所從事的律師業(yè)務以知識產(chǎn)權類為主,因此,我今天5時多就從深圳出發(fā),生怕錯過這場庭審?!彼X得,今天的庭審充滿變數(shù),作為一名專業(yè)律師,他更希望一切可以和解協(xié)調(diào)。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高院還通過其“法耀嶺南”微博,對今天的庭審進行微博直播。
庭審現(xiàn)場雙方激辯
今天的庭審,雙方均委托律師出庭,雙方公司也派人到庭。庭審共耗時5個多小時,雙方爭辯激烈。
在今天的庭審中,針對一審判決,上訴人蘋果公司和英國IP公司提出了3項上訴請求,并提交了一份新的證據(jù)。3項上訴請求包括: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者改判;訴訟費用由對方承擔。兩上訴人認為,深圳唯冠是涉案合同的當事人,英國IP公司已經(jīng)與唯冠集團達成了商標全球轉讓交易,而涉案的iPad商標的轉讓行為是本次交易的一部分。兩上訴人還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新的證據(jù),證明當時合同的簽署方袁輝和麥世宏都是屬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員工。
針對上訴方的理由,深圳唯冠的答辯意見是,上訴人蘋果公司提交的這份證據(jù)發(fā)生在蘋果一方與本案案外人臺灣唯冠之間,與深圳唯冠沒有任何關系。
庭審中,上訴人認為,其與被上訴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已經(jīng)形成了轉讓涉案商標的合同關系,并已經(jīng)支付了商標轉讓的對價。被上訴人與臺灣唯冠公司存在委托關系。臺灣唯冠公司與上訴人英國IP公司簽訂商標轉讓協(xié)議,等同于被上訴人英國IP公司與上訴人簽約。上訴人二審提交了多份證據(jù)材料,并向法庭申請由英國IP公司的一名員工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
被上訴人深圳唯冠的委托律師答辯稱:被上訴人和臺灣唯冠公司是不同的獨立法人,之間不存在委托關系。被上訴人亦未授權任何人與上訴人達成任何協(xié)議。與上訴人簽訂商標轉讓協(xié)議的主體是臺灣唯冠公司而不是被上訴人,該協(xié)議對被上訴人無約束力。
蘋果公司的另一上訴理由是,對于深圳唯冠代表及唯冠集團與英國IP公司就涉案相關達成的轉讓協(xié)議,一審法院未能準確適用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深圳唯冠代表唯冠集團與英國IP公司之間通過電子郵件達成的要約和承諾相當于建立了合同法律關系。
對此,深圳唯冠則認為,所謂的電子郵件本身已經(jīng)有特別提示,不具有約束力。上訴人與臺灣唯冠達成的協(xié)議對深圳唯冠沒有任何約束力。
法庭上,蘋果公司還提出兩點。蘋果公司的iPad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后,通過蘋果公司的宣傳、服務以及產(chǎn)品本身的優(yōu)良品質(zhì),使iPad商標和蘋果公司的平板電腦之間建立了不可分割的緊密聯(lián)系,使消費者認為iPad品牌的平板電腦就是來自于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還提到,本案中深圳唯冠的違約行為是受到了巨大經(jīng)濟利益的驅使。深圳唯冠的本意并非不愿意轉讓iPad商標,而是借機獲得天價轉讓費。
iPad商標權糾紛緣起
記者了解到,成立于1995年的深圳唯冠公司是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旗下公司,在2001年取得了iPad的注冊商標專用權。2009年,一家英文名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英國公司與同為唯冠國際旗下公司的唯冠臺北公司簽署協(xié)議,約定將該公司擁有的在歐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注冊iPad的商標專用權轉讓給IP公司。2010年,英國IP公司又將iPad商標相關權益轉讓給了蘋果公司。同時,蘋果公司和英國IP公司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大陸iPad商標的轉讓過戶,被中國商標局駁回。
據(jù)悉,英國IP公司曾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撤銷深圳唯冠iPad商標專用權的請求,深圳唯冠向商標局提供了2008年、2009年、2010年這3年內(nèi)生產(chǎn)的iPad商標產(chǎn)品,才得以保住iPad商標專用權。
?
[pagebreak]
然而,按照中國法律,iPad商標權屬并未發(fā)生轉移的情況下,蘋果公司在其生產(chǎn)的平板電腦產(chǎn)品上使用“iPad”商標,并向包括中國大陸在內(nèi)的市場銷售了上述商品。2010年年初,深圳唯冠向蘋果公司提出,深圳唯冠為涉案商標的真正權利人,并要求蘋果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但蘋果公司仍繼續(xù)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上述產(chǎn)品。
同年4月,蘋果公司在向商標局、深圳唯冠申請轉讓商標未果后,聯(lián)合英國IP公司將深圳唯冠告上法院,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兩公司訴稱: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CEO和主席楊榮山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xié)議,將iPad的10個商標權益轉讓給英國IP公司,其中包括中國內(nèi)地的商標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簽署之后,英國IP公司向唯冠臺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然后英國IP公司以10萬英鎊的價格,將iPad商標的所有權益轉讓給了蘋果公司。為此,兩原告請求法院判令iPad商標專用權歸原告所有,判令被告深圳唯冠賠償原告人民幣400萬元。
一審“蘋果”敗訴
在一審法庭上,原被告雙方就商標的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深圳唯冠表示,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系香港上市公司,有7個子公司,其中的子公司臺灣唯冠在歐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共獲得8個iPad注冊商標專用權。而中國大陸的iPad商標則由深圳唯冠擁有。
深圳唯冠認為,蘋果公司是從臺灣唯冠手中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當時具體處理交易的是員工麥士宏,其授權書的內(nèi)容和簽名蓋章均是臺灣唯冠。而深圳唯冠和臺灣唯冠雖然同屬于唯冠國際的子公司,但二者并不是隸屬關系,股權也沒有交叉關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事主體,因此,這一合同對深圳唯冠不具有約束力,蘋果公司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并不包含中國內(nèi)地。
蘋果公司辯稱,臺灣唯冠即使沒有對大陸iPad商標的處置權,但由于臺灣唯冠負責人楊榮山同時也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從法律上來說,這足以構成表見代理。
記者了解到,“表見代理”是指雖無代理權,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為有代理權而須由本人承擔法律后果的代理。
對此,深圳唯冠認為,其從未授權過任何人轉讓iPad商標專用權,更沒有提供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公章、印鑒等形成表見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見代理根本不成立。
2011年11月17日,深圳市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審理后認為:該案商標轉讓合同系原告英國IP公司與臺灣唯冠簽訂,被告深圳唯冠沒有參與談判,也沒有授權他人處分其商標及訂立商標轉讓合同,且商標轉讓合同簽訂人與被告之間的表見代理亦不成立,涉案的商標轉讓合同對被告無約束力。據(jù)此,深圳市中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了蘋果公司、英國IP公司的訴訟請求。
蘋果公司、英國IP公司不服判決,上訴至廣東省高院。
“蘋果”或將付出巨大代價
記者了解到,在訴訟期間,深圳唯冠也向蘋果公司發(fā)起了訴訟反擊,先后在深圳、惠州起訴蘋果公司兩家經(jīng)銷商,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jīng)作出裁決,蘋果公司當?shù)亟?jīng)銷商敗訴。
今年2月6日,深圳唯冠又向上海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蘋果公司停止對于“iPad”商標的繼續(xù)使用、禁止銷售“iPad”。但上海法院拒絕了深圳唯冠的這一要求。
一審判決之后,深圳唯冠向全國多地工商機關投訴蘋果公司侵權。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門已經(jīng)將蘋果iPad下架,一些網(wǎng)上商店也采取了下架措施。北京市西城區(qū)工商分局也就蘋果公司涉嫌商標侵權進行了立案,并向蘋果公司開出2.4億元的罰單,但因為蘋果公司提出異議,目前該罰單尚未進入執(zhí)行程序。
同時,深圳唯冠還向海關申請了禁令,希望禁止iPad產(chǎn)品進出口。該申請一旦被批準,對于蘋果公司的打擊將更為嚴重,甚至會影響iPad3上市。
廣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偉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依照中國的法律,iPad商標至今還在深圳唯冠手中,并沒有完成轉讓。也就是說,即使蘋果公司勝訴、即使英國IP公司與臺灣唯冠簽訂的合同適用于深圳唯冠,也必須由雙方到商標局辦理轉讓手續(xù)、商標局批準并公示完成之后,蘋果公司才有權使用這個商標?!?
法律人士普遍認為,在沒有完成商標權轉讓之前就急不可待地推出產(chǎn)品,大肆使用iPad商標,這是蘋果公司犯下的致命錯誤。
“如果二審敗訴,蘋果公司將面臨兩種選擇:交付罰金,并支付商標使用費用或者交付罰金,后續(xù)產(chǎn)品更名上市。即使勝訴,蘋果公司也要為過去兩年的侵權行為埋單?!庇袠I(yè)內(nèi)人士向記者分析,也就是說,不管蘋果公司在這起商標權糾紛中是勝訴還是敗訴,都會付出代價。
有媒體預測,針對蘋果公司的罰款最高將超過300億元,其法律依據(jù)是:我國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shù)額為非法經(jīng)營額3倍以下,而賠償額可以是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自2010年9月17日iPad在中國大陸上市以來,銷售額已經(jīng)超過百億元。
業(yè)內(nèi)人士猜測,蘋果公司、深圳唯冠雙方可能都不想要一個判決,此案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和解,深圳唯冠把商標作價賣給蘋果公司。
李偉認為,無論法院最終裁定誰輸誰贏,這場商標之爭都將成為影響巨大的經(jīng)典案例,終審結果將為今后一系列相關訴訟提供重要的參考。
資訊排行
- 家電2024:“綠色”新動能 家電企業(yè)齊行動
- CES 2025直擊:長虹多款AI產(chǎn)品亮相,引領中國“智”造閃耀科技秀場
- 今年“兩新”政策最新部署來了
- 以舊換新:新動能激發(fā)內(nèi)需新潛力
- 科技創(chuàng)新贏得市場 中科美菱醫(yī)用冷藏箱進入市占前三甲
- 高端品牌獲行業(yè)認證 華帝2024年末迎獎項收獲季
- 門窗五金十大品牌丨傳承與革新并重,庫勒五金書寫門窗行業(yè)新篇章
- 智能生活新篇章:五金品牌引領家居智能化潮流
- 五金品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環(huán)保與創(chuàng)新并重
- 打造行業(yè)新趨勢: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策略與實戰(zhàn)指南
- 空氣革命:新風系統(tǒng)行業(yè)如何重塑健康生活標準
- 市場放緩背景下,集成灶企業(yè)如何突圍價格戰(zhàn)?
- 富士康成本叫急漲薪難題或向蘋果“要價”
- 支持720P ZINO 播放器 僅99元
- 發(fā)改委禁新機生產(chǎn) 等離子電視入黑名單